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说明科举制度的创立主要目的
时间:2024-01-14 07:08:13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说明科举制度的创立主要目的」,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53757.html

题目内容: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说明科举制度的创立主要目的是
A.选拔人才
B.统一文化
C.注重门第出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最佳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科举制度。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科举制度的创立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促进人才的更新,不是统一文化。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举措,所以答案选A。
考点核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明经、进士:科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主要考察诗赋),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考生的治理政事的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