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预算,当原材料或商品预估的成本收到发票后,会计人员应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就该问题,本文将作详细解答。
预估的成本收到发票后怎么做账?
预估的成本收到发票后,详细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1、材料暂估入账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2、结账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3、收到发票后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4、调增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差额)
贷:原材料(差额)
预计成本:又称目标成本,具体是指年度(季、月)或工作开始前,根据各项有关的定额、计划、预算等资料计算的成本。包括估计成本、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
暂估入账:指的是货到票未到的业务。当原材料等已经入库,但还未收到采购发票,不能确定入库成本时,则需将这部分原材料进行暂估入账处理,形成暂估凭证。
暂估入库需在次月月初红字冲回,但实际工作当中,若是当月发票尚未收到,由于月初冲回月末再次暂估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因此一般在收到发票时再冲回。
预付账款:预付账款主要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会计知识:去年暂估的费用,今年收到费用发票,怎么做分录
会计知识:去年暂估的费用,今年收到费用发票,怎么做分录
1、先将去年的预计费用冲减到红笔,然后将实际收到的发票金额记入。不需要“往年损益调整”科目。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对以前年度财务报表重大差错的更正。 此类错误包括计算错误、会计分录错误和遗漏。
2、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估计和计量的,也可以按照当月的估计价值入账; 例如,月末发票未到而货物已到时,应暂记相关原材料或材料; 下月初,该笔账款按预计红字金额冲销。 发票到达后,按实际发票所列金额办理。
拓展资料:
1、层析法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2、业务链法
所谓业务链法就是指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此种方法对于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于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
3、记账规则法
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
年底预估了成本次年1月收到实际成本发票会计分录怎么做
年底预估了成本次年1月收到实际成本发票会计分录的做账方法:
1月年初,先冲减暂估分录
借:原材料-暂估
贷:应付账款
收到发票时,做账: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因为年底曾经预估了成本并入账了,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暂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