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企业购买服装送礼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时间:2024-01-06 06:15:3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企业购买服装送礼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91687.html

企业有时候会购买一些礼品作为一项福利送给员工,比如手机,服装之类,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鼓励员工为企业服务,企业购买服装送礼时如何做会计分录?

企业购买服装送礼该如何做账务处理?

对于单位购买服装送礼,可以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其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结算、使用等情况。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等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当然,如果是送礼给顾客,可以这样做: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业务招待费,指的是单位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公关交往、会议接待、产品推销、对外联络、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

一般纳税人将购进的商品用于赠送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答:一般纳税人的商业企业将其购进的商品作为礼品赠送,按照规定计提了销项税额,如果购买该商品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可以抵扣。

送礼的会计分录

送礼的会计分录,需要看送礼对象分别处理,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管理部门送礼,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

第二种情况,销售部门销售送礼,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贷;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

第三种情况,工会给员工送礼: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库存商品。

注意:如果送的是库存商品视同销售。

相关内容解释: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会计对购买的服装做账,如何进行分录?

一、如果作为商品销售:

借:库存商品

贷:银行存款(现金)

如果作为职工福利(包括工作装):

借:应付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二、小规模纳税人购入一批西装验收入库(单位套)

借:库存商品—男西装—规格(色型)

借:库存商品—女西装—规格(色型)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库存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核算,产成品的入库和出库,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期(月)末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农产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

产品种类较多的,也可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可以单独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产品日常核算的,发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对外销售产成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产品还应结转产品成本差异,将发出产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库存商品

购买礼品赠送客户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企业购买送客户的礼品可以根据具体的部门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或者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如果是带有广告性质的赠送,还可以计入到广告费等科目。 其具体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