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时间:2024-01-06 06:15:31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会计分录是什么?」,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91681.html

控股合并指的是一家企业取得了另一家企业的股份,并已达到可以控制被合并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持股比例,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的控股合并,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同一控制下企业的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于享有被合并方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股本(发行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

应收股利怎么理解?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应收股利”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小企业因进行股权投资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及进行债权投资应收取的利息,注意并不包括股票股利。借方登记应收股利的增加,贷方登记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收股利”科目还应按被投资单位、债券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股本是什么?

股本用于股份制公司、企业投入的资本。

“股本”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设置“股本”科目,但是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用于核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什么是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与企业收益无关。

其所有权属于投资者,并且投资者投入金额超过了法定资本部分才会有资本公积。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于享有被合并方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有关资产、负债(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倒挤)

扩展资料: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中不涉及自少数股东手中购买股权的情况下,合并方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相关的处理:

(1)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来看,其在企业合并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净资产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即便是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商誉因素,即不确认新的资产,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和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

进行上述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将该项合并中涉及的合并方及被合并方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于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其对相关交易和事项应当采用相对统一的会计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企业合并当期的利润表,有关差额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控股合并

同一控制下企业转让/出售/处置股权的会计分录和合并报表怎么做?

甲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万

贷:银行存款200万

乙公司:

借:银行存款2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200万

合并日的抵消Y公司的核乙公司的是一样的,出售之前是由乙公司合并抵消Y公司,出售后由甲公司一起合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扩展资料: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中不涉及自少数股东手中购买股权的情况下,合并方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相关的处理:

(1)、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来看,其在企业合并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净资产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即便是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商誉因素,即不确认新的资产,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2)、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和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

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

进行上述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将该项合并中涉及的合并方及被合并方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于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其对相关交易和事项应当采用相对统一的会计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企业合并当期的利润表,有关差额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不作为购买,而是两个或多个会计主体权益的整合。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价值量相对于所放弃价值量之间存在差额的,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

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4)、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哪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相对应地,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应当反映母公司如果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应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在合并当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同时应当对比较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