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琐记为公
闻公①有一册历②,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③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④书也。(明·陆容《菽园杂记》)
【注释】①公:指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今江西省吉州区人。明朝大臣。著有《双崖集》。
②册历:记事簿。
③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④漫:随便。
小题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A.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B.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C.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D.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小题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故()(2)书()
小题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小题4: 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民”有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5: 周忱是明代的理财名家,其人格魅力一直为后人所称颂。本文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2分)(1)原因、缘故、缘由(1分)(2)写(1分)
小题3: (2分)周忱责问他丢失船时是哪天?(要扣住“诘”“为”二词)
小题4: (2分)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小题5: (2分)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答案解析:
小题1: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诘”,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找到问题所有的语段,根据内容理解判断。
小题5: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注意描写人物言行的文字,从其言行上来分析其形象。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