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君
时间:2024-04-18 07:19:2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君」,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60415.html

题目内容: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最佳答案:
A
答案解析:
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七八个宰相同时议政,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选A。
点评: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B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