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我们将其称作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计提利息时,该如何做会计分录?
长期应付款计提利息分录
长期应付款计提利息账务处理如下:
1、借款时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2、每月计提利息时账务处理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利息
3、还本付息的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应付款——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长期应付款含义
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包括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是指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面的差额;长期应付款的列报金额是指长期应付款的科目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科目余额再减去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的差额。
核算企业发生的长期应付款时,应设置“长期应付款”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其贷方登记发生的长期应付款,借方登记长期应付款的归还数,期末余额的贷方,表示尚未支付的各种长期应付款。
“计提长期借款利息”会计分录怎么写?怎么理解?
一、计提利息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而资产负债表日是年末还是半年末,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
分两笔做会计分录
1、计得长期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2、支付长期借款利息时。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划转款项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长期借款的分类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将长期借款分为: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长期借款;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
(3)分期偿还本息长期借款;
扩展资料:
长期根据筹集长期借款的不同用途,分别由不同的受益借款费用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处理:
一是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二是予以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23借款费用》中明确借款费用的基准处理方法为:
借款费用应于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一项费用,而不管借款如何使用。作为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也允许那些可直接计入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成本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参见固定资产)。
这里的相关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以使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期借民发生的利息支出,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预提计入在建项目的成本或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借款
计提长期借款利息(计入损益),会计分录怎么做?
1、分期计息并付息到期还本
取得借款: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长期借款—本金
—利息调整(借贷方差额)
计息时:借:制造费用(用于生产存货)
管理费用(筹建期间)
财务费用(生产经营期间及固定资产构建完工后)
在建工程(用于固定资产构建且符合资本化条件)
研发支出(用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出)
贷: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借贷方差额)
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借款到期时:借:长期借款—本金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借贷方差额)
贷: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银行存款
2、一次还本付息:
借款时: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长期借款—本金
计息时:借:制造费用(用于生产存货)
管理费用(筹建期间)
财务费用(生产经营期间及固定资产构建完工后)
在建工程(用于固定资产构建且符合资本化条件)
研发支出(用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出)
贷:应付利息
到期还本付息:借:长期借款—本金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