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公司收到贷款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时间:2024-01-06 06:57:47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公司收到贷款的会计分录是什么?」,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93336.html

公司资金周转采取贷款方式的,一般有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两种方式。收到贷款后,公司会计人员应作相应的会计核算,其会计分录该如何编制?

公司收到贷款如何做会计分录?

收到贷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以内的为短期借款,超过一年为长期借款)

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利息

贷:应付利息

支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到期还款

借: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区别

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内容包括借款的本金和利息费用的调整,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不满一年的各项借款,只对借款本金进行核算,不核算利息费用的调整。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含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不满一年的各项借款。而长期借款是指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项借款。

短期银行借款属于企业负债,借入短期借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不足。因此,短期借款的利息应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包括两种方式,其一是将借款存入银行,由银行监督随时提取;其二是由银行核定一个借款限额,在限额内随用随借。

如果是采取第二种方式借入的长期借款,则对于在限额内借入的款项,应按其用途直接记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账户。该种方式下,企业在限额内借入的款项按企业长期借款的偿还也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也可以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还可以是分期还本付息。

收到贷款会计分录怎么做?

收到贷款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归还贷款:

借: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财务费用-利息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短期借款的核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取得借款的核算(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款项时,应签订借款合同,注明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和还款时间等);

第二,借款利息的核算;

第三,归还借款的核算。

短期借款一般期限不长,通常在取得借款日,按取得的金额入账。短期借款利息支出,是企业理账活动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耗费,应作为一项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利息支付的方式不同,其会计核算也不完全一样。若短期借款的利息按月计收,或还本付息一次进行,但利息数额不大时,利息费用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若短期借款的利息按季(或半年)计收,或还本付息一次进行,但利息数额较大时,则可采用预提的方式按月预提、确认和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短期借款

收到贷款的会计分录

收到贷款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归还贷款:

借: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财务费用-利息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一般情况下,在收到货款前,会对待收到的货款做应收账款分录,故收到货款时直接做冲销应收账款分录,具体如下:

1、发出商品,计提应收账款,并计提商品成本: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收到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短期借款

收到借款怎么做会计分录

公司收到借款做会计分录如下:

公司向个人借款,其本金计入往来账目,支付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账务处理如下:

1、借入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

2、按期计提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

3、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代扣代缴);——应交个人所得税。

4、上交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代扣代缴)——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5、归还本金时:借: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贷:银行存款。

公司借款的注意事项:

一、维护好企业信用。

企业申请贷款的时候,贷款机构也会视察借款企业的信用情况,而企业的信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财务信用、纳税信用。

二、选择合适的贷款机构。

不同贷款机构的要求不一样,所以企业选择贷款机构时,应结合自身条件多找几家机构进行对比,看看哪家贷款机构更适合自己,这样可保证顺利获贷。

三、确定好贷款额度。

企业申请贷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钱需求确定好贷款额度。

四、融资方式。

五、资金结构。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领用材料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