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蝉  今

时间:2025-02-13 00:24:0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蝉  今」,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96244.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蝉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二)贝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居住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

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相同点:

(1)都是由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2)对生命的理解,都很认真、积极。

(3)对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2.不同点:

(1)《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入主题。

(2)《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好好活着,积极面对;《贝壳》是把自己的事情要做得更仔细,更认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隐喻对蝉的生命的意义的阐发之中。而《贝壳》的作者是明确提出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愿望。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