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四道题目。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②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注】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②佯:假装,佯装。
③同列:同事。
④诘:询问。
⑤穷问:彻底追究。
1、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是小子亦参政耶___________
②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____
③蒙正遽止之_______________
④人皆服其量_______________
⑵下面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于土墙凹凸处
B、其同列怒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蒙正遽止之 何不试之以足
D、则终身不能复忘 则素湍绿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吕 蒙 正 相 公 不 喜 记 人 过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问之,何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吕蒙正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⑴①这②听到③立即④佩服
⑵D
2、吕蒙正相公/ 不喜/ 记人过
3、⑴不去查问他,又有什么损失
⑵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看到日月的。(意对即可)
4、宽容、大度。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