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课外阅读。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①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踌②踊③ 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④望⑤,官员入文庙⑥,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注释】①仉:zhǎng。
②噼:bì,通“蹙”,仆倒。
③踊:跳。
④朔:农历每月初一。
⑤望:农历 每月十五日。
⑥文庙:祭祀孔子的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乃去_______________
②舍市_______________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所以居子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居住之所近于墓 学而时习之
C.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而山不加增
D.遂居于此 贫者语于富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真可以居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①离开。
②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2.A
3.①(孟子家)居住的地方离屠宰场很近,孟子学做买卖和屠杀(牲畜)的事情。
②这才真正是可以让孩子居住的地方。
4.深明大义,教子有方,懂得环境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