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in米仓)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宣王说之( )
(2)闵王 ( )
(3)好一一听之( )
(4)吹竽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加粗词:
(1)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解释划线句中的“说”的含义,并写出《论语十则》中用法相同的句子。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法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摹仿课文《蚊子与狮子》,给本文加一个结尾,点明文章的寓意。
答:此故事适用于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成语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作者韩非是________(时代)著名思想家,是“诸子百家”中一家思想的后代。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yuè(2)mǐn(3)hào(4)yú
2.(1)让。
(2)请求。
(3)做国君。
(4)喜欢。
3.同“悦”,高兴、喜欢。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
5.无真才实学却到处招摇撞骗(或:不调查研究受人蒙骗)
6.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学又混入行家里面充数的情景。
7.战国末期法家《智子疑邻》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