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
②砥绩:水中沙石。
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
④壅积:阻塞积聚。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情:
(2)必得躬历山川躬:
(3)景陈其利害陈:
(4)然犹以百亿计计:
小题2: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非咨询/不穷其致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D.无复/溃漏之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4分)
人物
做法
人物形象
海瑞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B.
王景
A.
勤政、俭省
最佳答案:
小题1:(4分)(1)情况(真实情况)(2)亲自(3)陈述(叙说)(4)计算(每题1分)
小题2:(2分)C(正确停顿应为: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小题3:(4分)(1)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妄意”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扣1分。)(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必”“举”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4:(4分)A.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俭省役费(2分)
B.躬亲(不畏艰辛或不怕吃苦)(1分);清廉(1分)
答案解析:
略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