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既实行分封诸侯,又实行郡县制()A.秦  B.周  C.西汉 

时间:2024-04-18 10:53:17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既实行分封诸侯,又实行郡县制()A.秦  B.周  C.西汉 」,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63091.html
题目内容:

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既实行分封诸侯,又实行郡县制()

A.秦

B.周

C.西汉

D.唐

最佳答案:

C

答案解析:

秦朝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周全面实行分封制;唐在较长时期内,地方行政区划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只有西汉初年错误吸取秦亡教训,认为秦未分封子弟以致孤立而亡,因此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1.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诸侯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命令,按期纳贡,随从作战。作用:初期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后期造成了割据,削弱了奴隶制;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秦汉: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3.唐代:唐初有州328个、县1573个,为加强管理,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10道,后增至15道。唐玄宗时期因边患频增,为加强边帅权力,使边境节度使兼任道采访使,且兼辖州县事务,重演东汉末年外重内轻的局面,最后导致安史之乱。平叛后节度使制已行于全国,形成道(方镇)、州府、县三级政区。割据之势已成,尾大不掉,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4.宋元:北宋—知州与通判相牵制;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5.明清: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最高僧官是法王);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清朝前期有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