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错意也错意:
(2)轻寡人与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
(2)请广于君翻译:
小题3: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4分)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答:
(2)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答:
最佳答案:
小题1:(1)置意(2)通“欤”,吗(共2分,每词1分)
小题2:(1)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2)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共4分,每句2分)
小题3:(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共4分,每问2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把握。
(1)错通“措”,错意:置意。
(2)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吗”。
小题2:
试题分析:
(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虽”古今异义词意为“即使”,“直” 意为“只,仅仅”。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广”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作动词,意为“扩充”;注意“于君”是特殊句式中的状语后置 。
小题3:
试题分析:
(1)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提示性词语“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可以看出秦王假易实夺,然后从原文中寻找,确定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2)“不易地”是结果,“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是“不易”的理由。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