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出师表(节选)15分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猥自枉屈②夙夜忧叹
③至于斟酌损益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以伤先帝之明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①
②
小题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什么?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分
答
最佳答案:
小题1:降低身份早有利应许
小题2:B
小题3:在乱世中苟且保全了性命,并不寻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这是我报答先帝对陛下尽忠应尽的职责。
小题4: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答案解析:
小题1:
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
小题2:
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把”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苟、闻达、报、职分”,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梳通文意,根据诸葛亮所说的经历概括,抓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句理解其表白的目的。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