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①臣妾奉诏出妻

时间:2024-01-14 04:37:0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①臣妾奉诏出妻」,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48746.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

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②,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之患③,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

②掖垣:指皇宫。

③轸顾:深切顾念;侵渔:即侵夺。

小题1:“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与本文问题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__》。(1分)

小题2: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处最恰当。(2分)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代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胡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常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小题4: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文帝,其写作用意是。(3分)

小题5: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2:乙

小题3:A

小题4:借古(王昭君和亲)讽今(北宋统治者一味妥协求和),或借题发挥

小题5:(1)汉统治者将本该由大臣承担的责任加于一个弱女子身上,讽刺了汉元帝做法的荒唐。

(2)通篇正话反说,表面上反复强调自己心存感谢,实则内心怨愤悲苦,讽刺效果更强。

答案解析:

小题1:

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了解“疏”是一种文体,再结合学过的课文作答。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联系文本内容。“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相宜谋,将宜伐,联系后文内容“今用臣妾以和于戎”, 臣妾宜和,三者联系紧密。

小题3:

试题分析:“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是写当时汉朝正处于危难之际,联系后文“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可知画线句的写作用意是交代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北宋开国之初,宋太祖君臣以“先南后北”的政治方针,逐个拨掉南方各地的割据小国,然心腹之患,夙夜之叹,仍然是雄踞北方而且占据幽云十六州的辽朝。”,柳开“替”古代和亲美女王昭君撰写临行前向皇帝的“告别信”,正是委婉提醒宋朝君臣不要仿效汉朝皇帝类似“和亲”的怯懦政策,一味妥协求和,以免招致后世的讥笑。所以从写作手法上应是借古讽今。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解答本题要联系文本内容,“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汉统治者将本该由大臣承担的责任加于一个弱女子身上,而王昭君没有任何怨言;实际上王昭君不是没有怨言,而是有满心的怨恨悲苦,王昭君不仅不怨,反而反复强调自己心存感谢,讽刺效果更强;也讽刺了汉元帝做法的荒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