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时间:2024-01-13 23:43:44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38712.html
题目内容:

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兵: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小题2: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小题3: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小题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最佳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D

答案解析:

小题1:

根据语境推断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积累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项都是“代词,这”。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虚词含义和用法,掌握考纲中十八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含义,虚词的用法指:词性、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其他词语成分的关系。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也”表判断;C项中的“也”均表肯定。“也”的用法主要就是这四种。

小题3:

试题分析: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根据语境、社会背景、文章主题、表现手法等信息综合判断。B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

小题4:

试题分析: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根据语境、社会背景、文章主题、表现手法等信息综合判断。全文围绕的话题是“民不加多”。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