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进项税先认证后入账会计分录是什么?

时间:2024-01-06 06:16:25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进项税先认证后入账会计分录是什么?」,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91715.html

进项税一般涉及认证后,入账后以及先认证后入账等相关账务问题,对于进项税先认证后入账的会计分录应该如何编制?

进项税先认证后入账的会计分录

1、取得进项票当月认证时: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其他相关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

2、待认证进项税额转入抵扣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

进项税已入账但未认证的会计分录

在下个月把抵扣联认证抵扣掉时: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在第二个月把抵扣联认证抵扣过后,即可把待抵扣进项税转入进项税额中: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

如何理解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该交纳的各种税费。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该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有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等。

进项税先认证后入账会计分录怎么做

企业购进商品或者服务取得的进项发票,在认证的时候计入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认证的当期就应该做对应的会计分录,不然会计账上的进项税额和企业申报表上的金额不一致,比如企业购进原材料的分录为,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待认证进项税认证后如何做会计分录

理论上在业务处理时,应该是取得进项发票才入账,并且在入账当月认证,所以待抵扣进项,应该是当月销项不够时才会发生的业务,而不应该出现没有认证待抵扣的进项税额。这样,进项税入账时的分录应该是: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

借:原材料(或直接进费用的管理费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月末,当应交增值税借方余额大于贷方余额时,如果是因为进项大于销项,则不予结转,也不用交增值税,自动延期到次月抵扣,如果借方大于贷方是因为预缴了增值税,也就是已交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则应该结转进未交增值税科目,分录: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如果因各种原因,当进项税额多需待抵扣,又不想认证的话,建议暂不入账,待认证月才入账。

恒企教育是专业的会计培训机构,开设会计实操猎才计划,适合想要在会计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掌握专业会计技术的学员,八步体系,培养上岗型经营管理会计人才。

待认证进项税额认证以后怎么做分录

待认证进项税认证后会计分录如下:

1、取得进项票当月认证

借:相关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

2、待认证进项税额转入抵扣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

进项增值税发票已经入账但未认证,可在下个月再把抵扣联认证抵扣掉的,在入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凭证时,把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科目里即可。

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应付货款。

在第二个月把抵扣联认证抵扣过后,即可把待抵扣进项税转入进项税额中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

一般纳税人在购入货物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为了能及时的将发票账单进行账务处理,就出现了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收到发票账单后。

借:原材料等应交税费-增值税-待抵扣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或应付账款。

待需要认证抵扣时: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待抵扣税额。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