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存货清查盘亏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时间:2024-01-06 04:55:41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存货清查盘亏的会计分录怎么做?」,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88619.html

为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人员一般会定期对仓库的存货进行清查,若存货清查出现盘亏现象时,会计人员该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存货清查盘亏的会计分录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存货毁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什么是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等。

计量差错造成的存货盘亏如何做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

扩展资料

一、存货的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

借: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的盘亏

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

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4、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货盘亏

盘点亏损存货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库存商品。

查明原因后有责任赔付的或保险的,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如果是管理不善,没有责任人的: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企业进行存货清查盘点,应当编制“存货盘存报告单”,并将其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

经过存货盘存记录的实存数与存货的账面记录核对,若账面存货小于实际存货,为存货的盘盈;反之,为存货的盘亏。对于盘盈、盘亏的存货要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或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市场价格均无法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因为盘盈的存货其价值可能较以前购买时的价格发生了变化,故应当以现行成本计价,这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中级会计师职称继续教育方式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