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的四大目标及其区别与联系
时间:2024-01-05 16:10:06 栏目:学习方法
公司财务的四大目标:利润最大化、总产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区别与联系:
利润最大化观点和总产值最大化的共同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往往易造成短期行为;优点是把获利作为追求的目标,符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经济效益,且具有可操作性。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和总产值最大化的缺陷,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但都具有操作性不强,非上市公司价值难以确定等缺点,而且股东财富最大化强调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财务管理四大整体目标之间的区别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多种: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每种观点既有科学合理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利润最大化观点和总产值最大化观点的共同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往往使财务决策有短期化行为共同优点就是把获利作为追求的目标,符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经济效益,同时具有可操作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现点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它克服了上述两种观点的缺陷,但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非上市公司价值难以确定等缺点。在坚特上述观点的科学性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目标确立需考虑的四种关系出发,提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即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并阐述了其内容表现及其优越性,同时提出了对策.
企业财务的目标是什么?
1、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2、股东财富最大化
在上市公司中,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 ,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4、股东利益利益最大化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
5、每股收益最大化
用每股资本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反映了所得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每股资本收益最大化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的目标联系和区别
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管理目标的关系
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基本含义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它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涵义:
1.企业管理必须由计划经济中的以生产计划为中心,转变为市场经济中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目标也应由产量、产值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经营正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化,企业管理必须转向以价值管理为主的财务管理,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并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带动其他各项管理。
2.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既是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又是企业运行的控制点,也是企业发展的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和调节作用的是市场信息,而财务管理就是以市场信息为基础进行市场预测,据此提出经营方案,参与经营决策的。
二、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客观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由财务管理的地位和特性所决定的。
1.财务活动的综合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使用价值运动和价值运动。价值运动或者资金运动是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包括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企业其他经济活动属于使用价值运动。由于不同使用价值指标不能相加,因此使用价值运动不具有综合反映性。而价值指标具有可以加总的特点,可以全面反映使用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过程,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成果,综合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
2.财务管理目标的全局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注重扩大收入,减少消耗,追求本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指标,求得资产增值。而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恰恰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各项管理目标都是为财务管理目标服务的,是围绕总目标的具体目标。
3.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导向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投资人之间、企业与债权人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等。财务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财务与税收环境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适应各种环境。这些关系和环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而其他各项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从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角度讲,财务管理解决的是企业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其他管理解决的是如何去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对其他各项管理具有导向性。
4.财务管理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产生、变更或消失。同时它能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并对其他各项管理起着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5.财务风险的制约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随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风险在加大。企业的供应、生产、营销活动,不仅要考虑需求的变化,而且要考虑能否以较低的成本筹措所需资金,能否进行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能否在进出口贸易中减少外汇风险。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亦应加强财务管理。
三、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实性
1.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①产权的产生、界定和构成都建立在一定财务关系的基础之上,离不开科学的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
②责任明确、政企分开,也要靠合理、合法、有效的财务关系来完成。
③管理科学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为其他各项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带动其他各项管理。
④从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公司制的组织结构来看,股东大会及其委托机构——董事会的基本职权包括制定财务预算、计划,决定投资、利润分配方案和注册资本的增减,而其他管理的决定权下放到了董事会的委托机构——经理层,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处于高层次、全局性的地位。
2.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资本经营的基本要求。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国际竞争所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要求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采用恰当的资本结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强化资金管理,调整资金的存量、流量和周转速度,优化企业债权、债务比例,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本成本,实现资本增值。
3.实践证明了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强化和完善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财务管理被放在了企业管理的显著位置。实践证明,企业摆正财务管理的位置,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就能适应市场经济,就能发展;企业忽视财务管理或财务管理失误,企业管理就会失控,企业目标就不能实现,甚至会破产、倒闭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