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向一棵树鞠躬  (1)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2)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

时间:2025-02-13 08:24:3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向一棵树鞠躬  (1)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2)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2934.html
题目内容:

向一棵树鞠躬

(1)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2)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3)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4)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查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5)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6)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 它长成了灌木丛。

(7)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8)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9)让主干变粗变矮,让叶子雯小突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10)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11)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12)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13)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14)我站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15)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16) 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莲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17) 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宛如沉甸甸的历史背负着一个厚重的民族。他就那么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8)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要向一棵树鞠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第(4)段划线句子,体会它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17)段“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宛如沉甸甸的历史背负着一个厚重的民族。”一句在文中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榆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

5.请简要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因为长在砖上的榆树代表了不畏艰辛磨难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毅不屈的精神,“我”被这种精神所感动,以鞠躬来表达敬意。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砖比作老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砖堆放不整齐、被人遗忘的情态,说明了榆树生存环境的简陋和恶劣,为后文展现榆树的顽强作铺垫。

3.老人和榆树不畏艰辛磨难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毅不屈的精神是整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礼赞了隐忍坚毅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惊奇;感动;尊敬

5.“略”。(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