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在甲文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
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薄烟()披着蓑()jì()儿 xiāng()上
3.选段语言非常精美,有许多词语特别富有表现力。请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根据提示写出你对加粗词语的感悟与理解。
①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笼”字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把“逼”换成“刺”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静默”这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你肯定积累过许多关于写雨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自然五彩斑斓,处处有美景。请你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一下秋天的景色。(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báosuō髻镶
3.(1)“笼”字勾画出一幅春雨像薄薄的烟雾笼罩着大地的画面。
(2)不好,逼字写出小草清得引人注目,而刺为晃眼的意思,是不舒服的感觉,不能换
(3)静默这个词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把那种静态的美和妙不可言的境界传达出来。
(4)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把夕阳斜照下山上雪色娇美的情态描绘得生动逼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不唯一)
4.“略”。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