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圆明园祭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

时间:2025-02-13 06:50:43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圆明园祭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501603.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圆明园祭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的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作者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你从我们所学的哪篇文章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二个关于军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一句关于战争的名言或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结合所学课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族历史中的耻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我”刻意要去圆明园的理由:缅怀过去,哭泣历史。同时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

2.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3.哭护花无力,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4.慷慨施舍想重修圆明园的人。

5.例:马革裹尸、草木皆兵等。(答案不唯一)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答案不唯一)

7.“略”。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