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精段精析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若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粗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3.不可以;‘似乎’表猜测语气,去掉后,就放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4.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5.①表现了他们的朴实美和沉静美;
②表现了他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6.比喻,比拟,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7.前:写腰鼓捧响时给冰冷,宁静,困倦的世界带来了光,热,色彩和力盘,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一往无前的。(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