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2

时间:2025-02-12 23:58:38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2」,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95881.html
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2)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3)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

(4)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晞(xī,干)的清晨,归鸟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5)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提拽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6)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这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1、根据第(1)段所说的“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的概括补充完整。

第(3)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4)段:亲近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

第(5)段:赞扬爬山虎,受伤后仍向前伸展。

第(6)段:____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

2、第(3)段中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 )

A、爬山虎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

B、爬山虎枝蔓绿莹莹的,颜色鲜艳。

C、爬山虎长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

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

3、第(4)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面句中划线动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

(爬山虎无言,“情感”是作者体会、揣摩出来的)

B、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

(描写爬山虎吸附砖墙很紧,赞扬它顽强的生命力)

C、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

(描写小心翼翼的动作,表达作者对爬山虎怜爱的感情)

D、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

(感慨岁月易逝,表达对夏天的留恋之情)

6、作者为什么一再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告别

2、D

3、朝夕相伴

4、虽遭不幸却毫不气馁(意对即可)

5、D

6、爬山虎顽强的精神,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力量。

7、“略”。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