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江南,江南①这个春天,我总是想起江南。
②想起江南暗香浮动的油菜田,高过人头的油菜花,想起花间盈耳的蜂鸣虫唱。我行走于花间,循着声音寻找劳作的妈妈。青青田埂上,我忘情地追逐一只粉蝶追到最后盯上栖在花梢的另一只,我咯咯的笑声惊落了流金的花雪,铺在地上薄薄的一层。我仰起花一样绽放的笑脸。粉嫩的花枝柔情地拂过我的头发和面颊,风中传来了水声,鸟鸣,以及妈妈吴侬软语的低唤。
③江南的春天有数不清的燕子,爱贴着地争飞。那轻骏的燕子总是在绿草初萌,河水初涨时如期而至。燕儿们带着江南的绚烂和温暖,回到去年的檐下,轻轻地,呢喃着时光,往事和情语,翩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燕子是江南窗格里流丽的文字和音符,每一次顾盼与流转都是让我怦然心动的记忆。
④江南雨总是随风潜入夜,丝丝缕缕。凤老鹰雏,雨肥梅子的暮春和初夏,蒙蒙烟雨把秧田怀里的翠墨泡开,酽酽的一汪,在水田素色的宣纸上蔓延……雨后黄昏,蛙声便从新禾上浮起来,鲜活地敲打我兴奋的耳鼓。
⑤“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谁的妙语,涵盖了江南一个夏天的风景。六月,明朗火热的六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儿,荡舟藕花深处,采莲,嬉闹,无休止地歌唱。婉转的歌声飘入哪个少年的耳中,定然会划开层层的碧痕,像荷叶上一枝露珠轻轻坠落。就这样的歌唱下去,唱至红日西沉,再“小荷障面避斜珲,分得翠荫归”。
⑥其实,这些关于江南的情景,都是取自我信马由缰的想象。
⑦我不是江南人,但一生注定与江南结缘了。幼时的我常常沉浸在书海里,读古诗十九首,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而江南是诗词中永恒的意象。一天早晨,我走近白居易,轻声低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忽然觉得一朵花正与唇齿之间悄然开放,鲜润明萌的光华,我的整个童年都明媚起来。
⑧从此,童年的湖水波光潋滟,童年的杨柳幕帘重重。飞红柳绿的花荫里,我和小妹齐声朗诵贺铸的《青玉案》,父亲坐在竹椅里静静的听着。“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一阕终了,父亲笑了,靠在椅背上,悠闲地看着空中来来往往的飞鸟流云,是因为听到了我们成长的声音,还是被童声唤起的江南陶醉了?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是两者兼而有之。
⑨后来,我时常流连在老师的画室里,审注着那些着色清淡的水彩画,画中的石桥,鸬鹚,无蓬船和临水的楼宇。老师讲江南的渔舟,江南的水行门,江南的吊角楼,江南的雕花窗格和青石小街。江南的女人临河洗菜浣衣,江南的渔舟把沉睡的小镇唤醒……
⑩再后来,我真的走向江南。是一个晴朗而空气润湿的早晨,江南起伏柔美的田野上,平铺着一层层的金黄的油菜花,村落和远树都浮在花海里。轻柔的风儿从车窗缓缓吹入,衣袖之间浸透了幽香。江南,江南。曾在思绪中翻涌不息的江南,终于潮水一样的向我涌来。我睁大眼睛,敞开心扉,让它注如入我的灵魂。置身于四月的暖阳里,我漫步在喧闹温情的街市,我品味精致无双的园林。那个黄昏,我与寒山寺相逢,余音袅袅的钟声里,我涕泪如雨。它是我厚厚的书页间短短的一行文字呀!
江南,江南。这个多雨的江南,我无休止地想起你……
1.阅读第2-5段,依照提示,在方框填写恰当的内容。
田间花海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荡舟采莲图
2.第7段划线句中“一朵花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谈谈选文以“江南 江南”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从文中任选一个句子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词,结合第5段描写内容,说说它们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最佳答案:
1.①江南飞燕图;
②江南细雨图。
2.诗词中的江南。(或:描写江南的诗词。)
3.是行文的线索;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无比喜爱和向往之情。
4.示例:江南起伏柔美的田野上,平铺着一层厚厚的金黄的油菜花,村落和远树都浮在花海里。赏析:这个句子中“铺”“浮”字用得精炼、准确,很有表现力。“铺”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油菜花之多,范围之广;而“浮”字突出了村落和远树与金黄的油菜花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象。(答案不唯一)
5.都写到了夏日黄昏,荷花丛中摇荡的扁舟,舟上游兴正浓的女孩;同样都表现荡舟者身心愉悦、流连忘返的情态。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