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二)爱吃温室气体的岩石  ①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亚洲国家阿曼找到一种特殊的橄榄岩

时间:2024-04-24 17:02:30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二)爱吃温室气体的岩石  ①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亚洲国家阿曼找到一种特殊的橄榄岩」,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87912.html
题目内容:

(二)爱吃温室气体的岩石

①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亚洲国家阿曼找到一种特殊的橄榄岩,并指出这种橄榄石有望在将来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做出贡献。

②美国地理学家彼特·卡勒门和他的同事在阿曼的沙漠地区做研究时,发现一片光秃、裸露的橄榄岩。经检测橄榄岩中的矿物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10倍于其被深埋于地下的反应速度。

③卡勒门使用传统的碳同位素法鉴定这些岩石,发现它们大概形成于9600万年前,并且,现在一些活跃地区还有新的橄榄岩形成。他们估计,阿曼的橄榄岩每年自然吸收1万到10万吨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比初步算的还要多得多。

④卡勒门发现,与空气隔绝的地下橄榄岩像海绵一样疏松而柔软,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就会迅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然而,一旦暴露于外,它的表面就会变得坚硬而致密,就像石灰岩或大理石,不可能让内部的橄榄岩石继续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把橄榄岩运到石头加工厂,把这些橄榄岩磨成细粉,这样橄榄岩就可以完全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是这个方案会消耗巨大的资金和能源,要产生这些能源还可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⑥后来,卡勒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利用地下热能和化学反应自身产生的热能来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个方案的详细做法是,先打造一个几百米深的隧道管,把二氧化碳和一些热水输送到橄榄岩的岩层中,高水温可以让橄榄岩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提高10万倍。这个反应一旦启动,反应过程会自然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热能和水的作用下,表层橄榄岩不断粉碎,使其更多地暴露于这种富含二氧化碳的溶液中。而地球自身的热量也会对这一过程产生帮助,因为越往地核方向深入,温度越高。而阿曼的橄榄岩从地表一直向地下延伸20千米。

⑦科学家认为,上述方案所耗费的能源很少,十分合算。但是这个方案会遭遇施工难题,因为此前没有人做过这样奇特的工程,随着岩石的粉碎,隧道管要不断深入,而且要保证隧道管不漏气。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施,仅仅阿曼一地就可能吸收40亿吨二氧化碳。而大气中因人类活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大约只有300亿吨。事实上,地球上还有一些地区有大片的橄榄岩层,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施,全球气候变暖程度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具体内容。(4分)

①但是这个方案会消耗巨大的资金和能源,要产生这些能源还可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施,仅仅阿曼一地就可能吸收40亿吨二氧化碳。

小题2:. 第③段中加点的“估计”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3:. 美国科学家指出“橄榄石有望在将来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做出贡献”,其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小题4:.读完本文后,关于环保方面你有怎样的新的认识?请结合文意具体阐述。(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①把橄榄岩运到石头加工厂,磨成细粉,使他可以完全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②利用地下热能和化学反应自身产生的热能来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或者,打造一个几百米深的隧道管,把二氧化碳和一些热水输送到橄榄岩的岩层中,促进橄榄岩和二氧化碳的反应。(4分)

小题1:“估计” 表明“阿曼的橄榄岩每年自然吸收1万到10万吨的二氧化碳”这个结论只是一个揣测,还完全得到科学印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与事实不符,不可去掉。(3分)

小题1:①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橄榄岩能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迅速发生反应

②大气中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约有300亿,如果卡勒门的方案可行,仅仅阿曼一地的橄榄岩就可吸收40亿吨二氧化碳,而地球上还有一些地区有大片的橄榄岩。(4分)

小题1:(3分)环保不仅要从人类自身做起,抑制环境的恶化;还要加强科学研究,探求解决途径。

答案解析: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