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间:2024-04-24 04:20:34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78820.html
题目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______

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原文填空:

⑴ 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⑵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子曰:“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

⑸敏而好学( )

⑹学而不厌(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指出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

⑴学而不厌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⑵是以谓之“文”也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是哪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

⑵怨恨,心里不满

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⑷迷惑;疑问或疑惑

⑸凭什么

⑹记住

⑺采纳,听从 

4.⑴有朋自远方来

⑵温故而知新

⑶思而不学则殆

⑷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不唯一)

6.⑴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⑵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发现,你就可以当老师了。

⑶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

⑷只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就会迷惑。

⑸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⑹默默地记住所学知识,勤奋学习不满足,教诲学生不知疲倦。

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⑻见到别人的好处要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地方要内心反省。

7.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不唯一)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⑴厌 古义:满足 今义:厌恶

⑵是古义:这 今义:表判断。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答案不唯一)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上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