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文言文《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翻译句子。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句子列举。
(1)失马之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马之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瘸腿之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的关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精通(2)逃跑(3)安慰(4)怎么就,表示反问
2.(1)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着胡人的一匹良马跑回来了。
(2)胡人大举入侵边塞,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上了战场。
3.(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祸福得失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