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

时间:2024-04-23 21:40:26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74073.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

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

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

⑤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B

2.B

3.(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意对即可)

4.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5.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