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李世民畏魏征(8分)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
时间:2024-04-18 13:04:06 栏目:学习方法李世民畏魏征(8分)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png)
题目内容:
(四)李世民畏魏征(8分)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息怒。
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3) 上尝得佳鹞▲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小题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
(1)善于、擅长 (2)停止 (3)曾经 (3分,每个1分)
小题1: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2分)
小题1: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3分)
答案解析:
小题1:考查文言词语。⑴善于、擅长 (2) 停止 (3) 曾经小题2:考查翻译能力。或:有时, 逢:遇到 , 移:改变
小题3:从“固: 故意”可看出“魏征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