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①之乘马,赠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②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③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注释] ①遗:赠送。
②方:缘由。
③拟:打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4分)
⑴智伯欲袭卫⑵大国礼寡人
⑶寡人故酌诸大夫酒⑷智伯闻卫兵在境上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和“故遗之乘马”一句中相同的一项(3分)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方为秋田之害
D.吾欲辱之小题3:翻译句子(3分)
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
小题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南文子的性格特点(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1)想要(2)送礼(给……送礼)(3)所以,因此 (4)听说
小题1:D
小题1:各位(众)大夫都很高兴,但是只有你不高兴,脸上有忧虑的神色,为什么呢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明察秋毫,深谋远虑。(答出一点得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和D项中“之”的意思都为“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南文子”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