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文言文阅读(共10分)【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时间:2024-04-18 10:28:34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文言文阅读(共10分)【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62820.html
题目内容: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池非不深也池:

②又何间焉间: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七里之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寡助之至

B.天下顺之

C.肉食者谋之

D.小大之狱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翻译: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翻译:

小题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从甲段看,孟子认为“人和”达到极致,君主就能拥有“①”(用原文回答)的有利局面;就乙段看,曹刿认为君主只有做到“②”(用原文回答),才算得上尽忠职守,战争才有胜算。综合甲乙两段,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治国者必须③(用自己的话回答)才能得天下。

最佳答案:

小题1:(2分) ①池:护城河(1分)②间:参与(1分)

小题2: D(1分)

小题3:(4分)

①震慑天下,不依靠武力的强大。(2分)

②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

小题4:(3分) ①“天下顺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得民心(或:施仁政,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3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本题中“池”“间”都为古今异义字词,要注意辨析。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先判断例句中“之”的意思,再判断各选项中“之”的意思。D句中“之”与例句相同,都是“的”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威”“兵革”“利”“惠”“ 徧”“从”,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文段,结合所学所记,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文句,根据题目的要求概括要点。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