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
时间:2024-04-17 23:25:09 栏目:学习方法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png)
题目内容:
(25分)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行政区划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历史时期第一级行政区划存在于一个由虚入实的规律,历代的第一级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而且历史上主要行政区划的改变,都发生在再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而作为次级政区的财力和军力则变化不大。
材料三一般来说,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正如《汉书。王莽传》所言:“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职能是经济上的职能—组织生产和生疏赋税。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瑟经济文化趋势较强,帮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东汉州牧格局、三国鼎立、藩镇割据、五代割据大都据自然之险而独霸一方。
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如江西省跨越南岭,深入今广东境内;湖广行省,将洞庭湖横豆其间,而又跨越南岭,直到今广西。这种划分政区的方法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形成与中央对立的区域文化认同。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行政区划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历史背景。(4分)并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一级行政区划演变呈现的特点。(4分)并运用从秦到明清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代前后划分一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不同?(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优点。(6分)
最佳答案:
(1)背景: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进步;私田开垦,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形成;法家思想的推动;封建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4分)“分土而治”指的是分封制;“分民而治”指的是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2分)
(2)特点: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 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4分)
史实:秦汉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此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宋代的路由转运使发展而来。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唐末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5分)(答上以上三点即可得5分)
(3)原则不同: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4分)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大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3分)“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3分)
答案解析:
(1)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主要涉及到商周时期和秦朝以后的经济基础,西周时期经济基础是井田制,但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铁质农具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的瓦解。分土而治的分封制也逐渐的瓦解。随着封建私有土地的确立,郡县制也建立起来。
(2)从材料“历代的第一级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可以看出我国行政机构往往演变的趋势是有虚到实,从秦朝到清之间的具体的史实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3)从材料“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等信息进行回答。各种行政区划的优缺点可以从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内部文化的认同等角度进行回答。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