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时间:2024-03-13 16:32:40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41823.html

题目内容:
《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最佳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差失”“驳正”,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功能。A项反映的是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的特点,B项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C项不正确。故选D项。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