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小题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要逐渐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于“学”而言,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它启示我们,议论说理与文章的生动性并不矛盾。
最佳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答案解析:
小题1:“利”应该解释为“使……走得快”
小题1:均为定语后置。A判断句;B介词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
小题1:“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