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

时间:2024-03-12 10:07:53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16421.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

子恭,举人,累官工部尚书,有能声。遇弟远,字中复,尝随遇侍帝。永乐初,为翰林待诏,精绘事。远子孟顒,善书。(选自《明史·陈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安家

B.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引:引荐

C.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俟:等待

D.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或:有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陈遇不贪恋权位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

③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④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

⑥命爵辄辞,终成其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天资沉厚纯良,勤学博览,精通《周易》卜筮之学。元末曾辞官隐居,学人称他为静诚先生,后来因秦从龙的推荐,受到朱元璋的传书招聘。

B.陈遇受到明太祖的赏识信任,参议机密大事,计划谋略多秘而不外传,其受宠礼虽隆,却不愿做官,曾多次坚决推辞明太祖的命爵封官,明太祖只好遵从他的意见。

C.陈遇所受的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人能比,明太祖曾经多次派人到陈遇府中探望他,称他为“先生”,有时称他是“君子”,并赐予他爵位。

D.陈遇忠诚谏言,西域进贡良马,陈遇就引用汉旧事进谏,明太祖曾经问他保国安民的最好计策,陈遇便以“把不滥杀人,减轻赋税,任用贤能,恢复古代圣君的礼乐作为首要的事务”之言来回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B

2.C

3.C

4.(1)陈遇到了明太祖那里,明太祖与他交谈后,非常高兴,就留下他参议机密大事,他一天天地受到(被)亲近信任。

  (2)朝中大臣有的有过失被皇上责问,陈遇极力替他们开解,那些大臣大多能够得到保全。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