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涣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

时间:2024-03-12 03:54:58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涣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08604.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涣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①,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②。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③。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于路④。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注】

①功曹:汉代辅佐州、郡长官办事的官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等。

②擿:(tī),揭发 ③醊:(zhuì),祭祀时用酒酹地。

④槃桉:“槃”即盘,“桉”即碗。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州举茂才举:推荐、推举

B、迁兖州刺史迁:调动官职,升迁

C、以简贤选能简:选拔

D、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坐:因为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太守陈宠功曹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C.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简贤选能②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B.①商人露宿于道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悉诛之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D.①其有放牛者②其冤嫌久讼

4、将下面几句话分编为四组,能表现王涣为人品格高尚的一组是

①涣少好侠,尚气力②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③当职割断,不避豪右④得宽猛之宜’

⑤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焕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结交强悍轻捷之人,老年时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学习儒学、《尚书》、律令,谋划干大义之事。

B.王涣任温县县令时,严惩奸猾之徒,达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王换任洛阳令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平,处理案件宽严适宜,对多年积压的冤案,能弄清真相,消除大家疑点;同时又善于斗争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D.王涣死后,百姓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幼共同集资前去祭奠,人数多达数千人。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举茂才,除温令。

(2)其政化怀物如此

最佳答案:

1.D

2.B

3.C

4.A

5.A

6.(1)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

(2)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答案解析:

1、D(正确为“因犯……罪”)

2、B“做、担任”(A“变为、成为”,C“给、替”,D“是”)

3、C(A“用”,B“在”,C①代词“他们”②结构助词“的”,D“其中”)

4、A(④表明王涣处理案件宽严得当,⑤表明王涣处理案件公平,尊重事实,不涉及品格。)5、A(“晚”在这里不是“老年”“晚年”意,而是“后来”的意思;“略举大义”是“大体明晓了主要旨义”。)

6、见译文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