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林蕴,字复梦,泉州莆田人。父披,字茂彦,以临汀多山鬼淫祠,民厌苦之,撰无鬼论。刺史樊

时间:2024-03-10 15:20:1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林蕴,字复梦,泉州莆田人。父披,字茂彦,以临汀多山鬼淫祠,民厌苦之,撰无鬼论。刺史樊」,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00999.html
题目内容:

林蕴,字复梦,泉州莆田人。父披,字茂彦,以临汀多山鬼淫祠,民厌苦之,撰无鬼论。刺史樊晃奏署临汀令,以治行迁别驾。

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刘辟反,蕴晓以逆顺,不听。复遗书切谏,辟怒,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呼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惜其直,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以胁服之。蕴叱曰:“死即死,我项岂顽奴砥石邪?”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

李吉甫、李绛、武元衡为相,蕴贻书讽以:“国家有西土,犹右臂也。今臂不附体,北弥豳郊,西极汧、陇,不数百里为外域。泾原、凤翔、邠宁三镇皆右臂,大藩拥旄钺数十百人,唯李抱玉请复河、湟,命将不得其人,宜拔行伍之长,使守秦、陇。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有权臣制乐曲,自立丧纪。舜命契:‘百姓弗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唐以皋、佑、锷、季安为司徒,官不择人。卢从史、于皋谟罪大而刑轻。农桑无百分之一,农夫一人给百口,蚕妇一人供百身,竭力于下者,饥不得食,寒不得衣。边兵菜色,而将帅纵侈自养。中人十户不足以给一无功之卒,百卒不足奉一骄将。”六事皆当时极敝。蕴亦韦皋所引重,嫉其专制,感愤关说。然嗜酒多忤物,宰相置不用也。

沧景程权辟掌书记。既而权上四州版籍请吏,而军中习熟擅地,畏内属,挟权拒命,不得出。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人人释然,于是权得去。蕴迁礼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刘伯刍荐之于朝,出为邵州刺史。尝杖杀客陶玄之,投尸江中,籍其妻为倡,复坐赃,杖流儋州而卒。

蕴辩给,尝有姓崔者矜氏族,蕴折之曰:“崔杼弑齐君,林放问礼之本,优劣何如邪?”其人俯首不能对。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儒学下》)

注:

①旄钺: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②五品: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③辩给:口才敏捷。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是()(3分)

A.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辟:征召

B.辟惜其直,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阴:暗中

C.武元衡为相,蕴贻书讽以讽:讥讽

D.杖流儋州而卒卒:死亡小题2:下列各组中分别直接表明林蕴正直和有口才的一项是()(3分)

A.①‘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 ②嫉其专制,感愤关说。

B.①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

②其人俯首不能对。

C.①死即死,我项岂顽奴砥石邪?②崔杼弑齐君,林放问礼之本,优劣何如邪?

D.①然嗜酒多忤物,宰相置不用也。

②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基于临汀山鬼祠庙多,百姓厌恶痛恨的情况,林蕴写了《无鬼论》。由于刺史的赏识,他担任了临汀令,不久升为别驾。

B.林蕴曾劝刘辟不要谋反,但刘辟不听他的意见,极力的劝谏,差点招来杀身之祸,好在刘辟爱惜人才,最后只把他贬为唐昌尉。

C.李吉甫、李绛、武元衡等人担任宰相时,林蕴直言劝谏,道出了他们执政中存在的问题。加上他喜欢嗜酒,多有违逆常理之事,所以宰相都不任用他。

D.林蕴曾经杖杀了门客陶玄之,把他的尸体扔到江中,并把他的妻子充入娼妓,弄得别人家破人亡。这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

⑵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人人释然,于是权得去。

最佳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⑴刘辟明白不能让他屈服,就放了他,把他贬为唐昌尉。(“服”“舍”“斥”各1分)

⑵林蕴陈说了君臣大义,晓谕为首的将领,大家都放下了心,这样程权才得以离开。(“大谊”“谕”“释然”各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讽谏,劝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点评:文言实词重点考语境义,本题选词较好,几个词都可通过语境来推断其含义,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考到了考生灵活运用课内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讽”的意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②不是表现其口才的,而是他痛恨韦皋的专制;B项,①是间接描写其正直;D项,①是写他嗜酒,常做一些违背常理事,宰相于弃置不用他。

点评: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借林蕴正直的品性给考生以思想上的教化,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所指应为林披,即林蕴的父亲。

点评:本题在原文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一个小陷阱。没牵涉到更多的方面,所以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比对原文就比较容易看出来,符合考纲中“浅易”的要求。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⑴服:使动用法,使……屈服。舍:释放。斥:贬。

⑵陈:陈说。大谊:大义。谕:晓谕。得:得以。

点评:本题句子选得较好,重点考查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另外这两个句子很多地方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补充内容,所以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将句子翻译得更加通顺。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