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①玉岩公为御史,

时间:2024-03-10 13:34:1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①玉岩公为御史,」,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98626.html
题目内容: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先大父:先父。

②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这里系借用,比喻玉岩公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

③宣力:出力,效力。

④“自今”五句:语见《诗经》的第三章。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以公所命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父亲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得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不免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见”,表被动,1分;“患”,忧患、祸患,1分;句意1分。)

(2)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兴盛显赫一时,可他们的后代有不知道沦落在哪里的。(“向”,以前,1分;“后”,后代,1分;句意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点评:文言实词重点考语境义,本题选词较好,几个词都可通过语境来推断其含义,特别是“秀发”一词,既是考查重要实词,也是考查古今异义词,这种考试形式是不多见的,学生要适应各种考试形式。

小题2:

试题分析:A代词,指居宅/副词,表反诘;B介词,在/介词,被;C介词,用/连词,表并列;D……的原因。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并且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很广。有代词、副词、连词、介词等。考生复习时要分清词类。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与原文意思表达相反。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这类题的错误选项错误点的设置很小,比如本题表达的意思恰好与原文相反。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数:多次。见:表被动。患:祸患。

(2)向之所与同进者: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与“向之所欣”结构一样)翕赫:显赫。后:后代。不知所在者:不知道沦落在哪里的人。

点评:本题所选的两个句子比较容易,考生只要结合上下文和已学知识就可以翻译出来。所以,考生平时一定要养成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意的习惯。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