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时间:2024-01-16 00:15:37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56690.html
题目内容: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时11分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按预定轨道返回。在离地l0km的高度返回舱打开阻力降落伞减速下降,返回舱在这一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已知返回舱的总质量M =3000kg,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起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t图象如图中的AD曲线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于B点的坐标为( 10,0 ),CD是AD的渐近线,亦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交纵轴于C点,C点的坐标为( 0,6 )。请解决下列问题:(取g=10 m/ s2

(1)在初始时刻v0 = 160m/s时,它的加速度多大?

(2)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算出其数值;

(3)返回舱在距地高度h = 10m时, 飞船底部的4个反推力小火箭点火工作, 使其速度由6m/s迅速减至1m/s后落在地面上。若忽略燃料质量的减少对返回舱总质量的影响, 并忽略此阶段速度变化而引起空气阻力的变化, 试估算每支小火箭的平均推力(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最佳答案:

(1)16m/s2(2)1 . 88 kg / m(3)1.3×103 N

答案解析:

⑴根据速度图象可知, 在初始v0 =160m/s时,过A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此时的加速度,设为a1, 其大小为

a1 =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m/s 2 = 16m/s 2--------------(4分)

⑵由图知, 返回舱的vt图的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是以v1 =6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设返回舱所受空气浮力为f,在t =0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Kv02 f–Mg = Ma1.① --------------(2分)

速度为v1 =" 6" m/s 时,返回舱受力平衡,即有:

Kv12 f–Mg =" 0" ② -------------- (2分)

由①、②两式解得:k =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2分)

代入数值得:k =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kg / m =" 1" . 88 kg / m --------------(2分)

⑶由题意知,在距地高度h = 10m前,返回舱已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返回舱所受浮力、阻力与重力的合力已持续为0。故返回舱在着地减速期间的加速度实际由4个小火箭的反推力共同产生。设每支小火箭的平均推力为F0 ,反推加速度大小为a2, 着地速度为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4F0 = M a2③ --------------(2分)

( 或Kv12 f–Mg 4F0 = M a2)

由运动学公式知:v22v12 =–2 a2h④ --------------(2分)

由③、④两式解得:

F0 =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
“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
N = 1.3×10 3 N --------------(2分)

考点核心:

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①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②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②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③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④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⑤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