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讳 辩韩 愈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

时间:2024-01-13 21:42:3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讳 辩韩 愈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34556.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讳 辩

韩 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

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

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饥”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或音近。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贺不举进士为是举:推荐

B.凡事父母,得如曾参事:侍奉

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止:停止

D.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超过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用作驳斥毁谤者的论据的一组是(3分)()。

①律曰:二名不偏讳。

②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③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④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⑤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⑥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小题3: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打击竞争对手,借口他父亲名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犯嫌名讳,企图让他放弃考试。

B.韩愈曾经鼓励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在李贺遭到恶意毁谤,他本人也因鼓励李贺应考而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辩驳。

C.韩愈认为,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既不违犯“二名律”,也不违反“嫌名律”,毁谤者和附和者的言论,在法理上是没有依据的。

D.韩愈认为,周公、孔子、曾参都不避父母的名讳,而毁谤者和附和者却想超越这些古圣先贤,过分强调避讳,实在荒谬可笑。小题4:断句和翻译。(7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①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②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

表达题(80分)

最佳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2)①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

②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

答案解析:

小题1:A项,举:应考。

试题分析:

小题2:③说明周公和孔子确定礼仪法度的特殊身份,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

⑥是和李贺争名的人谪毁李贺的话,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

试题分析:

小题3:D项,孔子“不避父母的名讳”不合文意。孔子是“二名不偏讳”。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