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时间:2024-01-13 20:05:26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31223.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②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③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⑤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⑥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人皆得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按诛五人按:斩杀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佯狂不知所之者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D.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疾病而死其:指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B.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其:指毛一鹭。

C.敛赀财以送其行其:指五义士。

D.发其志士之悲哉其:指豪杰之流。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四段文字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五义士慷慨就义时的从容,表现了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们嫉恶如仇的高贵品质。

B.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歌颂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周顺昌等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C.在第六段中,作者用假设句意在从反面点明五义士为义而死重于泰山的可贵。

D.本文巧妙地运用对比,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有很强的感染力。小题5: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1)魏忠贤也犹豫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整句子1分,“逡巡”,““非常之谋”各1分。“非常”可译为“非同寻常”。)

(2)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也是有重大作用的啊!

(或:也用以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整句子1分,“大”,“有重于社稷”状语后置句各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考查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此题侧重于一词多义现象考查。D 按:追究,查办。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也常是一词多义的。D.介词,在。A.连词,而且/连词,况且;B.介词,在……时候/动词,主持,掌管;C.动词,到/助词,的。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此题专门考查一个虚词的解释。C项的理解错误。其,指周顺昌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选项对文本的分析是否合符文意,要将选项的理解和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从文本中筛选出来进行比对,一致就是合符文意的,否则就不符合文意。B.周顺昌不在五义士之内。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译要读通句意,准确解释关键词句,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翻译语言尽可能做到信和达。本题重要词语——逡巡:犹豫不决;非常:非同寻常;大:大义(重大意义);有重于社稷:于,对于。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