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财务欺诈的特征是什么

时间:2024-01-06 11:14:06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财务欺诈的特征是什么」,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02900.html

常见的财务欺诈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虚增公司投资价值以误导投资者;

2、多计收入、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虚增公司盈利能力以误导投资者;

3、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投资者决策;

4、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做文章,调节当年收益,达到收益稳定的效果。

财务欺诈是一种故意从本质上提供误导性财务报表的行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特征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

1.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中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虚增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

(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

(5)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2.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剥离与模拟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果不允许剥离与模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是无法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摆脱困境的。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的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剥离与模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从理论上说,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确实以公允的价格定价,且在报表及附注中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做了恰当的披露,则不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但事实上,中国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如广电股份、陕长岭、波导股份等。

4.地方政府“援助”舞弊。目前,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市指标争取难度大、壳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不忍目睹上市指标作废,让已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筹资资格。于是有的地方政府纷纷向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这种地方政府“援助”为不少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开了方便之门。

5.虚构经济业务舞弊。(1)虚构销售。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如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为了虚构销售业务往往从原始的销售合同开始就全套造假黎明股份的虚构行为更是百密无疏,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

(2)虚构资产评估。虚假的资产评估包括未经正规程序立项的资产评估、虚无资产评估和不恰当的评估。琼民源就对未具有完全产权的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巨额的资本公积。

什么是财务报表欺诈?

欺诈性财务报表(Fraudul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从本质上看,欺诈性财务报表是一种故意误导 财务报表 使用者的行为 。谎报财务报表数据是其表现形式,虚增盈利是其最常用的手段。 一个公司从基层经理到高层管理者, 都有可能卷入财务报表的欺诈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 及注册会计师也要 对客户欺诈性财务报表产生的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一、财务舞弊是指通过财务欺诈等非法手段,给欺诈者带来经济利益,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损失的故意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者会计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财务造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挪用资产;第二,制作虚假财务报告。挪用资产是指组织内员工为谋取自身利益,以财务造假等非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不当行为;制作虚假财务报告 在会计实践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和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属于失真会计信息。

二、会计披露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舞弊,即在企业管理层的指导下,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灵活性,以偏概全或诱导性的方式提供信息,甚至违反会计准则制造虚假账户。事实上,管理舞弊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最难发现和防范的会计舞弊。 会计造假的常见做法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和费用。主要包括:存货价值超计、应收账款超计、固定资产超计、任意递延费用、遗漏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隐瞒重要事项披露等。在会计实务中,会计造假的方式有很多种。

三、 财务造假和会计造假首先有目的性的异同。 他们在金融方面都有相同的东西。 不同的是,财务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给欺诈者带来经济利益,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损失;会计造假可能是利用虚假会计报告误导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他人,以隐瞒或夸大实际财务状况。 或者用一个通俗但不一定准确的词来说,财务造假就是财务经营和会计报告的造假,而会计造假就是会计报告的造假。

四、会计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是企业主管部门实施,主管部门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缺乏有效监督。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考考试时间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