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企业接受捐赠如何做会计分录?

时间:2024-01-06 07:44:5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企业接受捐赠如何做会计分录?」,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95154.html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捐赠支出,也可能取得捐赠收入。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接受捐赠时,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具体会计分录怎么编制?

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

1、接受时:

按新会计准则(有企业直接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2、企业计缴所得税: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则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

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广告性质的各种赞助,在业务发生时,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核算。

捐赠支出超过会计利润12%以上部分,账务处理有二种观点:

一是发生时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科目核算,年末计征企业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

二是发生时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科目,如果企业没有法定盈余公积金,则借记“资本公积——捐赠支出”,如果企业既没有法定盈余公积金,也没有资本公积金,则借记“实收资本”。

理由:这部分捐赠支出不可以税前扣除,属于超义务行为,其支出也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成果。因此这种情况下只能动用权益。

公益性捐赠是什么?如何税前扣除?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主要包括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科教文卫体育事业,保护环境、福利事业等。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5号)有关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捐赠会计分录怎么做

捐赠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捐赠支出

是企业对外捐赠的各种财产的价值含义捐赠支出是企业对外捐赠的各种财产的价值。确认计量非营利组织在提供捐赠时,应在提供捐赠或作出无条件捐赠承诺的期间确认为费用,并同时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其具体处理主要取决于利益给予的形式。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接受捐赠如何作会计分录?

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有企业直接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企业计缴所得税: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接受捐赠是指企业接受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赠予的各类固定资产,入账时应以有关发票或参照市场同类固定资产,加上应由企业负担的费用等资料确定其价格;

如捐赠的是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还应估计其新旧程度,按其净值记入“资本公积”账户,“资本公积”账户是所有者权益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

扩展资料:

一、税法关于接受捐赠的相关会计规定:

12008年1月以前,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将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金额较大,可以分5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2008年1月1日以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八)项所称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和个人自愿和无偿给予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编制会计分录时的格式:

1、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2、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3、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受捐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