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总会领用一些原材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如果是单位内部人员领用材料,会计分录该怎么做?
单位内部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一般纳税人: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原材料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此处增值税税额的计算=同类商品当月平均外售价格×相应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
应交增值税是什么?
一、一般纳税企业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交纳、退税及转出等情况,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企业交纳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小规模纳税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应当按照不含税销售额和规定的增值税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不享有进项税额的抵扣权,其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或劳务的成本。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只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不需要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设置专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增值税,借方登记已交纳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为尚未交纳的增值税,借方余额为多交纳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和接受应税劳务时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和劳务的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领用原材料会计分录分以下几种情况:
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行政部门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材料费
贷:原材料
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建筑施工企业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工程施工
贷:原材料
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用于机器设备维修的计入科目
制造费用-修理费科目中
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车间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管理费用)。
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制造费用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公司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借:管理费用(行政部门领用)
制造费用(管理车间领用)
生产成本(工人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领用)
在建工程(工程在建)
贷:原材料
扩展资料
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 (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