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4-01-06 00:29:05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77948.html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1、横向比较分析,指同一指标在不同个体、单位、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反映生产成本费用方面的指标有相同的规律特征,以此检验个体数据指标的表现并找出差异较大的个体予以预警。

2、纵向比较分析,指同一个体的同一指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比较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和变动率分析。

3、数据逻辑关系稽核,指对相关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众多数据指标之间所存在的严谨及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



税收分析方法包括

税收常用分析方法:

弹性分析,税收增幅与经济增幅对比;

税负分析:税收规模与经济规模对比;

税源分析:经济发展成果在税收上的体现;

税收关联分析:对有相关的关系的各种税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税收计划分析基本的方法有哪些

税收计划编制方法应用分析

现就税收计划编制的基数法、GDP税收负担率法、税收弹性系数法,以某地区2003年~2005年税收计划编制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1.基数法计划编制应用分析。

按基数法,某地区2003年~2005年计划完成税收情况与实际执行结果如下:2003年年初计划完成税收318.8亿元,实际完成342.58亿元,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07.46%,实际与计划差为23.78亿元。2004年年初计划为312.45亿元,实际完成421.06亿元,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34.76%,实际与计划差为108.61亿元。2005年年初计划为424亿元,实际完成510.54亿元,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20.41%,实际与计划差为86.54亿元。

可见,用基数法编制税收计划,往往与实际相差较大,如上面某地区2004年计划税收与实际税收相差108.61亿元。也就是说,有相当于当年近1/4的收入未列入计划分配当中。这说明税收计划的基数分配法非常有必要改进与完善。

2.GDP税收负担率法计划编制应用分析。

应用GDP税收负担率法分配税收计划与基数法相比,计划与实际完成的差距明显缩小了,3年中,差异最大的年份超计划18.29%,比基数法降低了16.5个百分点,超计划65.11亿元,其差异额度占当年实际完成比重由基数法的近1/4降为近1/7.

3.税收弹性系数法计划编制应用分析。

税收弹性系数法分配的计划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差距又进一步缩小了,3年中,差异最大的年份超计划9.5%,尚不足10%,超收额度也不及当年实际完成数的1/10.同时可以看出,分配过程中弹性系数的计算应用不变价GDP增幅,不是现价GDP增幅,其计划分配结果差异只有0.01%左右,可视同为一致。

综上,通过对某地区税收计划分配方法实证分析,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计划分配中的基数法、GDP税收负担率法和税收弹性系数法中,与实际执行结果最为接近的是税收弹性系数法分配的计划额度,其次是GDP税收负担率法,而基数法则偏差较大。

2.应用税收弹性系数法分配计划时,弹性系数计算中应用不变价GDP增幅与应用现价GDP增幅差别不大,可只计算方便取得的不变价GDP增幅与税收增长的弹性系数即可。

3.实际工作中,应改变以基数法为中心,参考税负、弹性的计划分配方法,而代之以税收弹性系数法为主导,参考税负及发展基数、速度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计划分配更加科学、实用,也更有参考价值,更具指导意义。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税法是多少分及格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