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互联网资讯/互联网资讯 订阅

中国道教“第一山”是哪里,至今仍隐居世外高人?

时间:2024-01-04 23:23:20 栏目:互联网资讯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互联网资讯「中国道教“第一山”是哪里,至今仍隐居世外高人?」,供互联网资讯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11930.html

中国道教“第一山”是哪里,至今仍隐居世外高人?

  

  中国道教?第一山?是崆峒山,至今仍隐居着世外高人。

  

  说起中华道教第一山,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武当山,或者是张天师所在的龙虎山。实际上,中华道教第一山,既不是武当山,也不是龙虎山,而是这一座鲜为认知的山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座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神秘面纱。

  它就是崆峒山,在武侠小说中的崆峒派就是出自于此。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

  崆峒山的名字由来,根据现有资料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为道教胜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崆峒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华道教第一山?与轩辕黄帝问道有着莫大的关系。黄帝问道的故事出自《庄子》,传说,轩辕黄帝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术高明的仙人广成子,就两次上崆峒山问道,得到了广成仙的指教,最后才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经过28的奋斗,他以顺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实现了大治。

  轩辕黄帝活了110岁。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采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乘龙升天而去。

  自从了轩辕黄帝问道崆峒山,问道成仙后,崆峒山的名声大噪。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李世民等大佬等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

  崆峒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儒释道三教在这里完美融合,崆峒山的?三教洞?,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是三教共处相容的具体体现。在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大佬们在崆峒山相亲相爱一家,在教理、活动上都较融,真可谓是一大奇观。

  虽然崆峒山历经千年风雨,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神秘、隽秀,依然吸引着信徒前来修道。在崆峒山上,至今仍隐居了许多世外高人在此修道,真是一个隐居修道的圣地。

  鄂州市离武汉很近,鄂州市的莲花山非常的有名,从古至今有许多的佛道高师选择在莲花山修行,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来游玩,但是莲花山却不是鄂州最有名的景点,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鄂州排名前五的景点吧~

  梁子湖

  梁子湖是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它南北长82公里,东西长22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湖面面积42万亩,最高日平均水位20.57米,最低日平均水位16.41米,最高水温33℃,最低水温1.2℃。梁子湖99个岔,四周伸展分别与武汉、咸宁、大治等交界。湖泊汇水面积2085平方公里,进水口300多个,出水口仅有长港一处,并受樊口、磨刀矶两闸控制,出水水流通过90里长港直注长江。梁子岛是梁子湖中一玲珑小岛,其状似鞋形,四面环水。

  鄂州莲花山

  莲花山位于鄂州市洋澜湖畔。莲花山,山连九峰,状若金色莲初开,独展灵秀,故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湖,通汇长江,山峦叠翠,烟波浩渺。莲花山风景区,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设观星台,历代佛道高师选择此地修真,至今遗址尚存。

  西山风景区

  位于鄂州市城区内,是省级风景区。西山古称樊山、寿昌山、郎亭山。山临江而立,逶迤5公里,总面积167万平方米,主峰海拔170米,山有九峰,岭有九曲,壑谷中有6条溪涧,串连3大名泉3池1湖,还有2条瀑布挂崖间。站在长江边仰望西山,嶂峦重叠,群峰竞峙,万木葱茏。

  鄂州海宁皮草城

  中国鄂州海宁皮草城作为湖北省重点工程,鄂州市招商引资重点工程。于2012年底落户华中交通枢纽,三国吴王古都、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鄂州市。项目地址位于鄂州市鄂州大道,与葛山大道两条城市主轴交汇处,雄踞鄂州市未来商业中心。自2012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招商工作火爆,已有近2000名浙江皮草商户陆续预约登记。抢驻中国鄂州海宁皮草城的黄金旺铺。

  鄂州市博物馆

  鄂州市博物馆是政府设立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既承担着配合市内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文物征集保管、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等历史使命。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互联网资讯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